更多服务
广富林街道联络组:教育支撑 科技赋能 人才汇聚 高质量建设松江大学城科创源
日期:2025-02-08 浏览
大会发言是全体会议集中协商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区政协六届四次会议上,13名政协委员代表各民主党派、各专委会、界别和地区联络组,聚焦更高质量建设“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围绕本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积极建言献策。15篇报告作大会书面发言。

以下是广富林街道联络组的发言。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松江大学城占地8000亩,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大学园区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建设与发展,目前已集聚了8所高校约12万名师生,教育资源丰富多元,地校合作持续推进,创新人才集聚凸显。区政协广富林街道联络组深入调研,发现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存在问题

创新主体力量整合不足,大学科技园因主体不在松江,无法充分发挥在和大学、企业、政府等主体间链接协同的作用。科创成果转化场景不足,校园现存空间利用率低且用途单一,周边可供研发孵化的载体资源分布零散、产权复杂。要素资源精准供给不足,吸引人才留松的产业环境和政策配套还有提升空间。产业集聚格局尚未形成,园区产业结构尚处于较为分散和初级的阶段,缺乏高发展能级的引领企业。

对策建议



(一)加强顶层设计,推进资源整合

建议由区政府主导成立“松江大学城八校联合科技园”,实现实体化运作,推动政府基金与社会资本合力,制定专项扶持政策;推动联合科技园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在股权关系、管理体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技术转移等方面进行市场化运作,共同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二)统筹空间资源,规划科创产业用地

着力打通高校和属地间在规划编制和土地利用联动等方面的裉节,利用大学城核心区现有设施做城市更新复合利用,增加科创产业空间。统筹周边街镇拓展资源,规划建设小试及中试基地,重点支持人工智能、新材料、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项目。聚焦大学生文化创意需求,逐步推进文汇路青年众创孵化空间营造,联动广富林文化遗址和郊野公园毗邻大学城的资源优势,打造更富青春活力的商旅文体展产业化场景。

(三)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建立成果转化的功能型平台,筛选并孵化高校科研成果,搭建“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的项目挖掘筛选与甄别机制,构建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再到市场开拓的完整链条。发挥大企业主体作用,带动科创源发展,进一步优化松江新城产业结构,构筑区域联系紧密、产业配套完善、梯度转移有序的产业体系。

(四)整合链接资源,提升人才服务能级

建议设立“未来实验基金”,针对青年创客创立的未来产业初创项目进行风险投资。服务企业主体,完善围绕重点企业认定和优秀人才评价为基准的阶梯施策机制。优化人才全生命周期服务,鼓励毕业生留松就业创业,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培育,持续提升人才公共服务能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