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大会发言(八)丨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体界别:依托绵厚历史底蕴提升 “上海之根、人文松江
日期:2023-03-15 浏览
大会发言是全体会议集中协商的一项重要内容,区政协在深入推进“协商在一线”品牌建设中,探索形成了全体会议集中协商等12种协商方式共同运行的“大事、实事、难事,大家来协商”的松江政协民主协商工作模式。在区政协六届二次会议上,12位政协委员走上大会发言席,代表各民主党派、专委会、界别以及地区联络组,聚焦长三角G60科创走廊、松江新城、松江枢纽“三张王牌”建设,围绕松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以下是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文体界别的发言。





松江经过两轮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深入挖掘绵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树立上海之根文化标杆,加快上海科技影都建设,抓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提升了“书香之域”的文化特质,擦亮了“书画之城”的文化名片,丰富了“文博之府”的文化内涵,打响了“影视之都”的文化品牌,“人文松江”城市软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对标样板城市,松江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一是上海之根文化与松江新城建设融合度不够高。

上海之根的文化脉络与新城整体的城市建设还不够协同,往往是各讲各自的故事,城市文化与城市建设融合度不够。

二是人文松江重点项目的推进还不平衡。

人文松江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博物馆新馆建设、二陆读书台等建设的力量聚焦、责任压实、推进力度还不平衡。

三是科技影都建设的影响力还需进一步提升。

目前,科技影都规划落地和项目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政策瓶颈限制,比如,华阳湖核心区的建设进度较为缓慢,缺乏有力的综合开发牵头机构和常态化的推进机制。

四是文物保护修缮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松江文物古建筑面临着保护意识薄弱、修缮进度缓慢、专业人才匮乏等短板。

我们建议:

文化是城市的根脉,是不竭力量的源泉。要提升“人文松江”城市软实力,就必须依托松江绵厚的历史底蕴,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文化高地建设“看得见”“叫得响”“摸得着”。



一、立足上海之根文脉传承,打造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标杆区

彰显江南文化品牌号召力。提炼松江城市形象符号,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丰富城市精神内涵,提升松江文化软实力和品牌号召力。

创新“上海之根”文化表达。提升媒体超域影响力,加大在各类媒体上对上海之根文化的宣传力度,重构市民“上海之根”的文化感知体验,从而彰显松江新城的“上海之根”文化魅力。

补强“根文化”产业链。围绕“上海之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加大对上海之根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支持文创企业引进,支持文创产品推广,提升文创扶持集中效果。

二、聚焦精品文旅品牌培育,打造具有松江人文特质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用文化软实力赋能松江新城建设。建设人民向往的松江新城,要利用历史文化符号构建松江历史文脉,文化发展与城市建设相融合,增强松江新城文化魅力。

打造全域旅游的标杆区。系统整合已有的文化旅游资源,讲好松江全域旅游的故事,建设一批重大文旅设施,落地一批文旅核心项目,打造具有品牌显示度和功能辐射度的文旅标杆区。

立足长三角打造文旅品牌。松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要在长三角地区旅游形象推广中呈现上海文脉特色,从而放大文化旅游综合效益。

三、活用历史文物资源,打造文博之府的文化新地标

彰显文物保护利用的主线。坚持规划引领,明确松江历史风貌区建设的总方向,把永丰仓城或泗泾下塘作为未来几年的主要建设重点,集中力量连片推进历史风貌区建设。

提升文物保护利用的整体效果。通过传统文化主题项目植入,不断丰富建筑内涵,延续文化传承。同时,构建一套系统完备的产权归集体系,为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提供保障。

发挥非国有博物馆在各自专业领域中独特功能。参照上海市宣传文化部门对非国有博物馆资金扶持办法,以举办展览、开展活动、业务研究等项目申报的方式给予一定的扶持,鼓励区内各类博物馆、收藏馆更好发挥作用。

四、加速提升影视产业能级水平,打响科技影都的文化品牌

加快推进华阳湖核心区建设进度。建议区级层面成立文旅影视集团,作为全区文化旅游影视的整体开发、运营和招商主体,借鉴成都文旅集团的运作模式。就华阳湖核心区综合开发建立由区领导挂帅的常态长效沟通协调机制。

加大市级层面对科技影都的扶持力度。积极与市级层面沟通,争取在土地规划、政策扶持、人才培育、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和适当倾斜,将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影视文化活动引入松江。

理顺区影视产业工作机制。建议在有关单位增设松江影视公共服务职能,承担科技影都重大活动等方面的服务和协调工作。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