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了18年的地标老钟重新敲响。这一消息近日在小昆山镇传了开来。老钟见证着小昆山的快速发展。铛、铛、铛……苍劲悠扬的钟声敲开了居民的记忆。
沉寂老钟见证历史
钟楼位于小昆山镇平原街119号上海农商银行楼顶,被人们称为“小昆山镇地标”。据镇志介绍,1992年12月31日,当时的小昆山乡政府投资在此加建了一座钟楼,高达28.8米,并安装一台石英微机控制塔钟。不过,由于年久失修和缺少维护,2003年起,大钟停止运行,成为了摆设。
铛、铛、铛……今年12月初,钟楼又传出了熟悉的钟声,这令平原街的居民们惊奇不已,大家喜不自禁地奔走相告。“刚刚是老钟报时了吗?有的老人以为自己听错了,特意打电话来求证。”平原居民区党总支副书记鲁慧琴告诉小松,那几天自己接到好几个电话,电话那头的居民们都很开心。
“那时条件不如现在,不少邻居就是靠着钟声报时生活的。”居民们如此兴奋不无缘由,潘秋良在平原街住了50年,他告诉小松,不少邻居从自家窗口就能一眼看到塔钟,“最初这钟是从早到晚24小时报时,半夜里都会响,还蛮有时代特色的。”在民间,钟声有驱邪避灾的寓意,建造之初大多数居民们对此十分欢迎。回忆往昔,潘秋良也感叹时光飞逝:“现在手机早就普及到家家户户,要知道时间方便得很,再也不用特意看钟了。不过本土居民,尤其是住在这条老街上的居民,对钟声有着特殊感情,我们都希望它能够再次响起。”
18年后钟声再起
如今,居民们的愿望终于达成。“一个月前,我就看到大钟秒针动起来了。”平原街居民、先知先觉的李云初对此十分高兴。18年后钟声再响,曾见证钟楼建起的一批居民,如今都进入了古稀之年。“真是久违的声音,修得好,为平原点赞,这座钟楼在小昆山集镇的中心位置,也是我们镇的地标!”年过七旬的党员黄克宏听到钟声很是激动。
“没想到这次竟然真办成了,不容易啊!”钟声再起,潘秋良说,身为楼组长的他此前曾向居委会反映过几次居民的意愿。收集到大家心声后,今年8月,平原居民区的社区干部赵紫辉联系到了上海艺延实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金飞鹏出生于钟表世家,子承父业的他既懂技术,也对钟表事业情怀深厚,修钟的事一拍即合。
“检查之后,技术人员发现机芯坏了,但是当年的生产厂家已经倒闭,我们只能拆了坏的机芯再画图纸还原。”金飞鹏介绍。后期,维修方为大钟加装了双层钢化玻璃,还优化了系统,升级了控制单元,即使断了电,大钟重新蓄电后仍然能够与授时母钟保持时间同步。整个大钟修缮工程前前后后花了3个多月时间,花费资金近2万元。为了不影响周边居民休息,大钟的报时分贝有所调低,报时设定为早晨8时至晚上6时。潘秋良说:“我们这里大多数居民都希望它能一直响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