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拒众流,方为江海。过去一提及上海的城市特点,众人熟知的便是“海纳百川”。现在,则用十六个字可以概括:“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它既是上海的城市精神,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上海的殷殷期望,更蕴含了习近平总书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观。
“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上海这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秉持开放姿态,展现上海作为一座“人人都有人生出彩机会”的城市,针对如何引才、用才、留才,上海近年来不断发力,从人才标准、人才政策到人才环境、人才服务,多维度支撑人才建设,努力打造海内外人才的汇聚之地、培养之地、事业发展之地、价值实现之地。“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也是上海“海纳百川、追求卓越”的城市精神和文化的重要体现。
但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主持工作时又特意加上了“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学习《习近平在上海》,我们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政治家的格局以及对于上海的要求和期待。上海,不仅要“海纳百川”,还要在未来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习近平在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必须把上海未来发展放在中央对上海发展的战略定位上,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放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放在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总体部署中来思考和谋划。这些思想不仅对上海的发展有很强的指导性,也对上海的人才发展和建设有着明确的指导意义。上海,不是要搭建人才的盆地,而是要构筑人才的高地!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引进和集聚人才。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才工作的使命和价值所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指导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建设具有全局思维和战略眼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上海人才建设的要求,也是上海“五个中心”建设的必要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