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高考后学生和家长如何调适心理?
日期:2021-07-10 浏览

2021年上海高考已结束,经历了“终极”考验的考生和家长在“后高考”的时间里,该如何调整心理状态,做到适度放松呢?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教师章诚有以下提示。

学生:适度放松,做好规划

高考不仅是过去十多年学习生涯的“终点”,更是未来丰富生活的“起点”。而有的学生会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而不思进取,天天在家吃外卖打游戏,整日沉醉在玩乐之中,出现过度放纵的现象,容易形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章诚提醒,再过一个多月,学生们就要进入大学生活,如果陷入这样的状态中,进入大学就需要很长的时间去适应大学紧张的学习、生活节奏,甚至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状况。

章诚建议学生们,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一个合适的、循序渐进的减压放松计划,适度放松而不是过度放纵,可以和朋友聊聊天、与父母逛逛街。同时遵从原有的学习习惯,去规划“调整性学习”,为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做好心理、学习、生活上的准备。

有的学生在高考中发挥不佳,情绪有点低落,状态有些萎靡,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尝试:

正视情绪,合理宣泄。清楚地知道分数是一个既定事实,不可能更改,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态度,学会接纳、正视它,可以把它当作人生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再者,遭遇挫折后,有伤心、难过、失落等情绪是正常的。强颜欢笑、假装没事并不能使心情好起来。应该不害怕不逃避,及时进行调节,找家长或朋友沟通倾诉,或参加一些有益的运动来发泄负面情绪,必要时也可寻求专业心理援助。

合理归因,正确认知。调整好心态后,可以尝试寻找考试失利的原因。归因过程一方面能减轻失败受挫的压力,以前因为过高估计自己能力而感受到失败,现在正确认知自我,就减少了失败的体验,消极情绪自然就会释放。另一方面,把今天的经历变成人生的宝贵财富,不仅仅可以指导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还可以给自己今后的的人生提供一些战略上的参考和建议。

重新规划,展望未来。不能进入心仪的学校并不代表未来人生的失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现在的情况,重新合理规划学习生活,同时利用这段时间发掘兴趣爱好,加强自我调整,为未来规划奠定基础。

家长:控制情绪,加强沟通

作为家长,在考后可以对孩子的努力结果予以中肯的评价,甚至一些小奖励,但更重要的是肯定孩子的努力过程,并引导孩子合理安排休闲娱乐时间。同时家长也要调整好心态,科学地进行亲子沟通。

调整心态,关注理解。家长在孩子学习中付出的心力可能不比孩子少,而面对不如意的考试成绩,父母有伤心、愤怒、失望等情绪也很正常。但家长应当明确,需要对学习成果负责的是孩子,家长无法替代孩子面对成绩。因此,不要一味地埋怨和责怪孩子,更不要表现出失望的情绪。要明白这个结果也不是孩子所希望的,现在的他同样伤心难过。所以,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关注孩子的情绪。如发现孩子有异常反应,也可以及时寻求心理援助。

真诚鼓励,正确引导。考试并不是孩子的全部,许多不擅长考试的孩子却在其他方面有着特长和爱好。因此,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优点,总结经验,不要因为考试失利就全盘否定自己,不要把考试当成决定人生成败的终点。认真听孩子的倾诉,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多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享受多彩而美好的生活。

共同协作,目标指引。家长们都明白考试是选拔性的,结果绝不可能是“全赢”,所以可以告知孩子,不是你不努力、不优秀,还可以和孩子多多沟通,共同行动,比如收集信息,协助孩子树立下一阶段目标,有目的地充实自己。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