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松江仓城老街老宅,来了新上海创业人,还有95后
日期:2021-06-26 浏览
说起上海旧城,里面一定少不了松江仓城。松江仓城曾是明清两代松江府的漕粮仓储第和漕运始发地,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积淀,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水乡风情,如今被规划为仓城历史文化风貌区。


松江仓城市河,两边宅第鳞次栉比。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为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图

风貌区里有几条主要的街巷,其中,位于松江古城“十里长街”郡治大街西段——中山西路,因密集的老宅和更新的业态,成为近年来松江文旅发展的重点地区之一。


中山西路街景

中山西路也被人称为“西门外大街”,筑路于明代,由石板、条石铺成,街宽仅二三米,到清末民初为府署东西主要道路,至上世纪初期,定名为中山路,全长1230米。

中山西路现存明、清和民国时期古建筑共计127处,有葆素堂、杜氏雕花楼、费骅宅、水次仓关帝庙等一大批名园名宅,充满了古色古香。


杜氏雕花楼


杜氏雕花楼内景

但这并不是中山西路的全部。随着大批新上海人的到来,他们为老街老宅注入了新鲜的活力,用热情和创意展示出旧城的今日风采。

连环画小书屋邑名轩主理人张自主:老街,让“慢生活”成为可能

邑名轩的主人张自主告诉澎湃新闻,70后的他说自己不能算年轻人了,但对于历史底蕴悠久的松江来说,他是新来的后辈。

2013年,来沪已13年的他,决定告别之前往返于松江和普陀两地的奔波日常,举家搬迁至此,安心在老街住下,因为这儿能让他“慢下来”。

他自幼醉心于连环画,儿时大量的阅读和临摹促使他走上了美术和艺术设计的道路,也成为了人生乐趣所在。至今,他个人收藏已有数千册,还结识了不少行家。他就想打造一个互动空间,于是配合老城办的老宅改建工程,2018年,将这栋建造于清代的民宅打造成了邑名轩。


邑名轩

小书屋展示不同主题、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连环画书和手稿,所有展品仅供阅读,不售卖不出租。邑名轩还有主题展览,2019年曾举办上海市美术家爱协会连环画艺委会作品邀请展,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连环画书屋

每到节假日看到很多读者来访,张自主就觉得自己的决定是对的,他说:“有连环画情节的人很多,大家一起分享,翻一翻聊聊天,顺便再到老街上逛逛,多悠闲多自在啊!”。


张自主

他的艺术设计工作室也搬到了老宅中,近期团队还在修整廊亭和花园,将一方天地装扮得更惬意舒心。


修整中的庭廊

存在艺术空间主理人张峰皓:老城区,让理想“可实现”

今年春天开放的“存在艺术空间”,是中山西路上不可错过一处新的景致。原本老宅是知名画家张明的个人艺术展览馆,为了丰富业态,拓展功能,老宅经过3个月的修整,从单一的展示空间变为集合展览、阅览、咖啡厅等多功能的“客堂间”。


存在艺术空间外景 张峰皓 图

新空间的主理人是位来自苏州的95后张峰皓。他说自己选择松江仓城作为创业之地是因为这里“可实现”的空间更大。

“老城有老城独特的景致和风味,和熙熙攘攘的闹市区不一样,无法简单比较,粗暴地评判高低”,他说。

整个空间改造是由他们团队自己设计和完成,调整后各功能区分工明确,阅读、展示、休闲等区域一目了然。书柜上所有的书都是从多抓鱼商店买回来的二手书,选书的标准除了团队基于专业和经验,要求就是豆瓣评分7分以上。


存在咖啡


庭院内景


庭院内景

他们计划收集2000本左右的藏书,还设计了一系列阅读结合咖啡的趣味活动,比如读者在空间阅读三小时后获赠原创品牌“存在咖啡”的“盲盒”,为周围居民带来新鲜感,也提升年轻人的参与度。

店里的咖啡师告诉记者,平时工作日常常接待附近的老人家,“他们就是坐下来喝一杯,看看展览,上海的咖啡文化受众很广,根基很深,这一点不仅仅只体现在市区”。


张峰皓品测咖啡 张峰皓 供图

眼下,存在艺术空间正举办“印象水墨——张明、沈大栋联展”,展出两位艺术家融合中国传统艺术与当代艺术元素的书法、篆刻等精彩作品。张峰皓透露团队正筹划新一轮的讲述城市记忆的影像展,计划于7月上旬推出。


印象水墨——张明、沈大栋联展

他说:“我们想更多的做一些‘流量型’的展览,名家的展览调性和水准当然非常高,但那些作品对普通民众来说在欣赏之后带来的共鸣和改变相对有限,我更希望做一些能触动更多人、走进更多人日常生活的艺术展览。”

来到中山西路后,不论是与这里周围的老人聊天,还是与团队里在松江本地长大的伙伴谈心,张峰皓发现大家都有很多有趣的经历和故事,就想着“不如把人们记忆里留存的松江展现出来,一起分享一起感受它们。另一方面。我们想策划一些中生代、新生代的艺术家展览,他们中有许多人有才华、有创想、有行动,我们希望能有一个平台和他们共同成长。”眼下,他正带领团队不断完善着空间布局和细节调整。

张氏米行主理人莫愁:老城底蕴,滋养人心

张氏米行原本是1938年“同仁米行”,南为临河楼,北有碾米车间,建筑是江南典型的民居,呈仓房式,有重檐顶。

去年6月,老宅完成修缮,整体还原了历史。同时,张氏米行也有了另一个称呼——“米文化展示馆”。馆内不仅会定期举办与“米”有关的展览,还有传统手工石磨米粉、米糕现场制作展示,生动地讲述仓城漕运繁荣、米粮兴盛的昨日今朝。


张氏米行

令很多人想不到的是,如今米仓的运营负责人莫愁是重庆人,大学毕业后还做过一阵“北漂”,后来发现不习惯北方便来到上海。

她告诉记者,“上海是一座很有现代感和包容心的城市,到了松江,觉得这里有老上海的历史和底蕴,滋养人心,感觉深入了这座城市的另一面,非常喜欢,后来就在此定居。”


莫愁 上海松江 图

在沪20余年,机缘巧合下,她得知仓城历史风貌区有个“张氏米行”打算进行业态更新,她花时间做了功课,米仓临河的地理位置跟明清时代的漕运文化相结合,再结合当下人们对节约粮食、传承传统文化的关注,莫愁觉得,松江米文化有丰富且值得深挖的内容,“可以说,我们是借了在松江打造仓城历史风貌区的‘东风’,依托‘张氏米行’这个老宅子把农耕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张氏米行内景 莫愁 图

这个月是“张氏米行”对外开放一周年纪念,她见证了变化,“从一开始的只是松江人来参观,到现在,上海市区很多市民都慕名而来,现在这里成了市民们的网红打卡地,也是中小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基地。大家都积极地参与传统软糕制作、古法石磨磨豆浆、自制豆花,打糍粑等体验活动”,她说,“市民游客对这小小的一个地方充满了期许,也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希望越做越好,把农耕文化传承下去。我自己也体会到很多乐趣,同时也感觉责任重大”。


上师大外语附中学生体验古法石磨磨豆浆 上师大外语附中 雏鹰致远 图

走在中山西路上,人们能看到旧城风景,老街坊、斑驳的门墙、手绘的卷帘门,也能瞥见藏在街巷里的老宅,随着仓城历史风貌区的进一步建设,更多老房子将陆续和公众见面。


街巷里的老宅




中山西路街景

莫愁满心期待,这里会吸引更多像她一样的新上海创业人,扎根老城,创造新风。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