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松江新城构建“一廊一轴两核”的空间发展新格局
日期:2021-06-22 浏览

6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五个新城”系列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聚焦松江新城,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等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松江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的相关情况。

程向民说,“十四五”时期,松江新城将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为战略依托,以“松江枢纽”门户枢纽为战略支撑,建设面向长三角、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人民城市,打造科技创新策源与高端产业引领的科创之城,高铁时代“站城一体”与“四网融合”的枢纽之城,互联互通与智慧智能的数字之城,绵厚历史与新时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人文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之城。

规划面向国际

程向民说,面对各方期待,有必要首先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松江新城“新”在哪里?松江新城要坚持思维跳出“老框框”、思想不背“老包袱”,着眼四个“新”,体现四个“高”的特征:新定位,坚持高标准规划;新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内涵,创造高品质生活;新赋能,引领高赋能治理。

在空间发展上,松江新城构建“一廊一轴两核”的空间发展新格局。一廊,即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体现科创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深化松江区域“一廊九区”,服务“一廊九城”;一轴,即城乡统筹发展轴,形成纵横松江南北,联动城市乡村的发展轴,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两核,即打造“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和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旨在建设面向长三角客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要素汇聚的“会客厅”,“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旨在实现松江新府城和松江大学城“科创、人文、生态”深度融合。

在具体规划上,松江新城按照全新的发展定位、理念应用、系统设计,全面超越既往城市实践的新要求,聚焦松江枢纽核心区、上海科技影都核心区、老城历史风貌片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集中发力。

松江新城规划面向国际,包括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内外知名设计机构,开展了松江新城规划设计国际方案征集,并邀请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郑时龄领衔的专家团队为四大重点地区城市设计和研究方案提供智囊团支撑。据悉,松江新城规划下一步将突出优胜方案的亮点和优势,结合用地现状特征和建设开发的需求,形成指导未来松江新城重点地区开发建设的蓝图。

打造枢纽之城

“松江枢纽”是松江新城规划的点睛之笔。沪苏湖铁路的建设,将松江南站升级为松江枢纽,场站规模由原有的2台4线升级为9台23线,站房规模将达到6万平方米,年客流量将达到2100万人次/年,将成为继上海虹桥站之后的又一综合枢纽客站。据悉,2024年松江枢纽与沪苏湖铁路同步建成启用。松江枢纽对标最高标准和最高水平,规划建设2.47平方公里的松江枢纽核心功能区,将打造集交通功能、高端商务、地区商业中心和配套居住功能的“站城一体”开发示范区,建设打造面向长三角的大型CBD中央商务区,成为上海西向的城市门户和城市客厅。

核心功能区以“循环无穷、高质量发展”为理念,打造“产城一体”“站城一体”的要素资源配置重要门户枢纽,为松江新城建设增强了门户的新功能内涵,体现节点型城市的战略地位。作为面向长三角的要素资源配置重要门户,建成后40分钟可达嘉兴、吴江、昆山等近沪城市,50分钟可达杭州、苏州、无锡等长三角重要城市,高铁时代同城效应充分显现。

此外,以松江枢纽为核心的“四网融合”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正在铺开:以沪松快速路为新城干线,强化松江枢纽和虹桥枢纽联系;推动轨交12号线西延伸开工建设,加强与中心城、其他新城的联系;完善“井”字型高速立交匝道体系,加快提升有轨电车网络的密度和覆盖面。

打造科创之城

科创是松江新城的核心竞争力。松江新城以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战略引领,加快推进建设G60脑智科创基地等重大研发平台,争取布局一批国家实验室,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集群。此外,松江新城通过打造“双城融合”核心功能区,发挥好松江大学城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突破,促进科技成果本地转化。

在政策支持方面,松江新城打造众人青睐的人才发展生态,全面提升长三角G60科创走廊“1+10”人才政策能级,促使人才的贡献与回报匹配、薪资同国际接轨,未来五年将投入20亿元,重点资助和扶持长三角G60科创走廊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发展,可提供人才公寓不少于1.5万套。

据悉,今年松江新城共安排了54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800亿元,推动松江新城发力走在前列,加快重大产业项目引进落地。此外,松江新城还将规划建设G60五龙湖产融生态圈,加快金融要素集聚,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设立G60产业基金,深化“双创债”“批次包”“园区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成效,首创“政府+园区+担保+银行”的四方协同政策性融资担保服务机制,担保总规模放大到50亿元,给予本区上市、挂牌企业最高600万元的奖励。

到202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将达到95万,规上工业产值年均增长8%,R&D投入强度达到5%,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2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200家,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走廊和重要科技创新策源地。到2035年,松江新城常住人口达到110万,建成“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基本建成卓越的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