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服务
首发团启动,整个松江将被打造成全新的城市露天博物馆!
日期:2021-05-19 浏览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博物馆应如何及时调整完善自身功能定位,积极探索发展的新方向、新模式、新方案?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面对今年的主题“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松江区文旅局给出了自己的“答卷”——打造“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IP,整合区域内的文博场馆及资源,推出文博研学线路,并通过定期组织活动,让松江的文物“活”起来,丰富全社会的历史文化滋养。

在“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首场活动暨“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活动上,上海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安来顺带来了一场题为“地区性博物馆作为有情怀的公共文化空间”的讲座,通过丰富鲜活的博物馆展陈案例,探讨了疫情发生前后博物馆的社会作用和价值,提出地方基层博物馆应努力成为富有情怀的公共文化空间,进一步融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融入普通大众生活,更富含人文情怀的特质,努力与其他文化机构一道探索新的业务运行模式,为观众提供联系、贡献、协作和共建的机会,增加公众与博物馆的社会粘合度,构建新的文化交流生态,提升博物馆的凝聚力、影响力、辐射力。

日前,“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已经上线,作为文博艺术普及性教育平台,将整合松江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资源,开展多种线上线下教育活动,依托现代博物馆教育理念,深挖松江土地上的文旅资源,转化研究成果,把松江打造成全新的城市露天博物馆——没有围墙,没有围栏,让各年龄人群都能近距离观看到“展品”,穿越千年看上海,真正体验到“上海之根”和“文博之府”的魅力。

“松江区打造‘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IP,是一个非常令人鼓舞的消息,不仅会丰富博物馆的类型,还能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安来顺介绍说,相比传统的室内博物馆,露天博物馆更接近于原生态的环境,为观众提供的信息更全面、更真实,通过文化景观的再创造,能够提供身临其境的沉浸式观展体验。

丰富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群,为打造“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提供了根基和基础。松江历史悠久,文化发展源远流长,是上海历史文化的发祥地,有“上海之根”的美誉。区域内共有博物馆8家,各类文物保护单位(点)303处,可谓“唐宋元明清,从古看到今”,是一座物华天宝的“文博之府”。松江区博物馆馆长杨坤表示,“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的推出,将完整再现“上海之根”的历史变迁,徜徉其中,会收获良好的历史穿越感和文化熏陶感。


5月16日,“松江城市露天博物馆”首发团启动, 由亲子家庭和文博爱好者组成的30位首批体验者,在文博专家的带领下,来到方塔园和中山小学,体验了《富庶江南兴圣教》《盛世惊鸿经幢现》两场露天博物馆导赏活动,从考古的角度,踏入唐宋时代的华亭县,去感受脚下的这片土地千年之前的繁华。下午他们还来到醉白池公园,完成《宋风雅韵林寄兴》导赏活动等。这样的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设计,增加了参与者与文物的互动,使古老的文物焕发新的活力。














松江人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