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年春,同罗章龙并邀在上海松江中学教书的侯绍裘一道,由黄浦江边码头乘小艇到松江县,指导当地国民党组织的工作。”这是《毛泽东年谱》中记载的一句话,记录了毛泽东的第一次松江之行。
对于毛泽东与松江,松江党史研究专家程志强曾用“在历史转折处相逢”来形容。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毛泽东以湖南省国民党代表的身份出席,经孙中山亲自提名,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会议决定在上海、北京等五地区各设立国民党地区执行部以代行中央职权,其中上海执行部是国民党在广东根据地以外最重要的机构,统辖江苏、浙江、安徽、江西、上海等地工作,在上海法租界环龙路44号办公。经中共中央委派,中央委员毛泽东、罗章龙、王荷波和共青团中央书记恽代英4人参加指导上海执行部的工作。
毛泽东到任后,针对上海国民党组织涣散、成分不纯的状况,首先帮助国民党整顿组织,开展党员登记,发展国民党组织。在此期间,他以中共中央局秘书的身份与总书记陈独秀联合签署了一系列文件,坚持国共合作,反对国民党右派,事实上成为中共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中心人物。
这一时期,毛泽东积极推动青年学生加入国民党,建立新的国民党区党部和分部。当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中国公学等几个区分部成立国民党江湾区党部时,毛泽东等莅临指导。当年5月,仅上海市就成立13个区分部。
在毛泽东的关心和指导下,1924年5月,国民党江苏省临时省党部经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批准,在松江景贤女子中学成立。据考证,毛泽东的首次松江之行,是为了指导国民党组织建设。国民党江苏省临时省党部的成立,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的领导,特别是毛泽东的积极推动密不可分。当时毛泽东身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实际主持工作),国民党江苏省临时省党部的成立,不仅需经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批准,而且其领导成员也全由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指派,这显然与上海执行部组织部秘书毛泽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松江并非江苏省政治中心,国民党江苏省临时省党部在此成立,除了毛泽东等人的指导和推动,与松江国民党组织基础尤其是朱季恂、侯绍裘等的努力密不可分。松江是国民党组织发展较早的地区,其中国民党元老朱季恂贡献极大,与侯绍裘等接办因经费告竭而欲停办的松江私立景贤女子学校,改名为景贤女子中学。景贤女子中学每年都举办暑期讲习会,吸收松江各校青年和各界进步人士到校听讲。景贤女中因此成为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松江的活动据点,被誉为“反封建的堡垒,革命者的摇篮”。1924年1月,朱季恂、顾子杨、张暑时等作为江苏省代表参加国民党一大。朱季恂返回松江后,和侯绍裘一起宣传革命、推动国民党建党工作进一步开展。与苏州、吴江、徐州、南京等地相比,松江不仅反革命势力相对较弱,而且有较好的组织基础,从地理位置上讲与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更近,加上朱季恂、侯绍裘等人的影响力,因此经上海执行部批准,在松江景贤女中成立国民党江苏省临时省党部就水到渠成了。
1924年6月,国民党松江县临时县党部成立,侯绍裘当选为常委兼宣传主任,并协助国民党江苏省临时省党部工作。国民党江苏省临时省党部和松江县临时县党部在松江的建立,极大地推动了江苏、上海尤其是松江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为松江地区中共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