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天气暖和了,去帮我把党费交了”
日前的一个清晨,九里亭街道朗庭居民区的陈小玲在家属的搀扶下来到了居委会,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吴贞燕听到声响放下手头的工作从办公室走出来,看着陈小玲脸上少了往常的开心,两眼有些红肿,又看到了她胳膊上系的黑纱,她顿时就明白了。“昨天凌晨,老于走了。‘等天气暖和了,去帮我把党费交了’,是他在最后日子里常挂在嘴边的话,今天我来把他的党费交了,帮他完成唯一的遗愿。”陈小玲说。
在吴贞燕的印象里,早些年于强居身体还好的时候,他会积极参加居委会的活动。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于强居参加活动的次数变少了,偶尔见到他,就是来交党费的时候。再后来,于强居就不怎么出门了,只能去他家里慰问的时候见上一面。前一阵,居委会工作人员到于强居家里慰问,他嘴里还是挂着交党费这件事,跟工作人员说“过两天暖和了,我去交党费”。
一生跟党走
翻开于强居老人的记录册,上面写着:于强居,男,1940年7月份出生,1961年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入党,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在2000年退休,2012年与老伴一同搬到朗庭居民区,组织关系随之一并转入。
一生跟党走,是于强居的初心,也是他践行了一辈子的行动。于强居和老伴陈小玲都是在上海出生并长大,1966年,响应国家支援内地建设的号召,他俩前往江西在一家军工企业工作。“当时我们住的地方路不好走,我们厂里的职工下班后要去河里捡石头来铺路。”陈小玲说,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于强居不喊苦、不喊累,一干就是30多年。
后来,为了照顾孩子,于强居跟老伴退休后从江西搬回到上海。由于工作的原因,于强居和老伴是江西户口,他们拿着外地的退休金在上海过着精打细算的生活。“像于强居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我也接触过,但他显得特别不一样,没有牢骚和抱怨,还总是说党给了他这么好的工作和生活,他永远感谢党,永远跟党走。”吴贞燕说。
总是记挂着别人
“每次跟老于出去买菜,他总是买我喜欢吃的,周末孩子们回来,他就‘阔气’起来,又买鱼又买肉。可是饭菜做好了,他只是一个劲催我们吃,自己却不怎么动筷子。”陈小玲说。就是这样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交党费却总是很积极。去年疫情期间,他和老伴还到居委会捐了500元。
陈小玲说在江西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为了给家人补充营养,于强居经常下班后去河里钓鱼。有一段时间,陈小玲发现于强居鱼没钓回来几条,饭票却用了不少。她就问原因,于强居说本来每次买一个馒头当鱼饵,后来发现附近居民日子不好过,他们的孩子经常吃不饱,所以他每次去钓鱼的时候就买一大包馒头,分给当地居民。
于强居做好事从不张扬,回家也不会主动说。有次,于强居去外地出差,回到家满身都湿透了,陈小玲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只回答不小心掉到河里了。后来陈小玲在单位听到大家都在传“于强居见义勇为获了奖”,这才从别人口中知道了“满身湿透”的真实原因。原来,那天于强居乘坐的客车因事故跌入河里,当时年轻力壮的他没有独自跳窗逃生,而是奋力解救被困的老人和孩子。“这是谁都会做的事情,说什么呀。”于强居拿回奖状时这样对陈小玲说。
不麻烦别人
“老于这个人啊,不麻烦别人,不占别人一点便宜,什么事情都不求人,但对别人的事情又都很关心。”陈小玲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
原来后来于强居不去参加社区活动,除了身体不便外,还另有缘由。每次他去参加活动,大家都特别照顾他,给他递水、扶他走路。他不愿意再麻烦别人,就不想再去参加活动了。
2019年,有一次于强居住院,居委会工作人员到医院探望他。“老于心里特别感谢,一直跟我们说麻烦大家了,让大家专程来看他,他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吴贞燕说。
松江人才网
在吴贞燕的印象里,早些年于强居身体还好的时候,他会积极参加居委会的活动。后来,由于身体原因,于强居参加活动的次数变少了,偶尔见到他,就是来交党费的时候。再后来,于强居就不怎么出门了,只能去他家里慰问的时候见上一面。前一阵,居委会工作人员到于强居家里慰问,他嘴里还是挂着交党费这件事,跟工作人员说“过两天暖和了,我去交党费”。
一生跟党走
翻开于强居老人的记录册,上面写着:于强居,男,1940年7月份出生,1961年参加工作,1965年12月入党,是一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他在2000年退休,2012年与老伴一同搬到朗庭居民区,组织关系随之一并转入。
一生跟党走,是于强居的初心,也是他践行了一辈子的行动。于强居和老伴陈小玲都是在上海出生并长大,1966年,响应国家支援内地建设的号召,他俩前往江西在一家军工企业工作。“当时我们住的地方路不好走,我们厂里的职工下班后要去河里捡石头来铺路。”陈小玲说,就是在那样的环境下,于强居不喊苦、不喊累,一干就是30多年。
后来,为了照顾孩子,于强居跟老伴退休后从江西搬回到上海。由于工作的原因,于强居和老伴是江西户口,他们拿着外地的退休金在上海过着精打细算的生活。“像于强居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我也接触过,但他显得特别不一样,没有牢骚和抱怨,还总是说党给了他这么好的工作和生活,他永远感谢党,永远跟党走。”吴贞燕说。
总是记挂着别人
“每次跟老于出去买菜,他总是买我喜欢吃的,周末孩子们回来,他就‘阔气’起来,又买鱼又买肉。可是饭菜做好了,他只是一个劲催我们吃,自己却不怎么动筷子。”陈小玲说。就是这样一个精打细算的人,交党费却总是很积极。去年疫情期间,他和老伴还到居委会捐了500元。
陈小玲说在江西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为了给家人补充营养,于强居经常下班后去河里钓鱼。有一段时间,陈小玲发现于强居鱼没钓回来几条,饭票却用了不少。她就问原因,于强居说本来每次买一个馒头当鱼饵,后来发现附近居民日子不好过,他们的孩子经常吃不饱,所以他每次去钓鱼的时候就买一大包馒头,分给当地居民。
于强居做好事从不张扬,回家也不会主动说。有次,于强居去外地出差,回到家满身都湿透了,陈小玲问他是怎么回事,他只回答不小心掉到河里了。后来陈小玲在单位听到大家都在传“于强居见义勇为获了奖”,这才从别人口中知道了“满身湿透”的真实原因。原来,那天于强居乘坐的客车因事故跌入河里,当时年轻力壮的他没有独自跳窗逃生,而是奋力解救被困的老人和孩子。“这是谁都会做的事情,说什么呀。”于强居拿回奖状时这样对陈小玲说。
不麻烦别人
“老于这个人啊,不麻烦别人,不占别人一点便宜,什么事情都不求人,但对别人的事情又都很关心。”陈小玲说着说着,眼睛湿润了。
原来后来于强居不去参加社区活动,除了身体不便外,还另有缘由。每次他去参加活动,大家都特别照顾他,给他递水、扶他走路。他不愿意再麻烦别人,就不想再去参加活动了。
2019年,有一次于强居住院,居委会工作人员到医院探望他。“老于心里特别感谢,一直跟我们说麻烦大家了,让大家专程来看他,他心里非常过意不去。”吴贞燕说。
于强居的后事也遂了他的性格,该省去的就省去,不浪费、不麻烦别人。于强居的亲属只是给在江西的朋友打电话告知了此事,考虑到疫情防控和于强居‘不给别人添麻烦’的习惯,让大家不必舟车劳顿地来参加追悼会。“相信他会支持我们的做法。”陈小玲说。
松江人才网
上一条:
天津市代表团来松考察长三角G60科创走廊
下一条:
“人车分流”能否一以贯之?

